记得在比较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漫画,讲的是一个画家和一名作家对自己作品的截然不同的态度。一名画家看到自己之前画的作品说到:天哪,这是那个蠢货画的,简直漏洞百出;但是作家看到自己小时候随手写的文字,却感叹自己无法复制那时候思想的天真烂漫。
我曾经很严肃的思考过这个问题,文字的力量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?但是却无从下手,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出现,直到我读到我小学时留下的那些 “青涩的作品”,我才明白这个故事的含义。
在小学的时候,我比较沉迷于网络游戏,也写过相同世界观的同人文。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我很热爱写作,应试作文也好,小说日记也好,我喜欢在闲暇的时候记录自己的灵感。当我再次看到那时候写出的故事时,我竟然看得如此津津有味,那种感觉,就好像是你在和一个跟你长得很像的小孩子对话一样,但这次对话并不是幼稚的打闹,也不是枯燥的说教,而是真真正正地深入一个孩子的内心,去体会 ta 在彼时彼刻在想些什么,为什么写下这个故事等等。但是说实话,我看到自己小时候的 “作品”,更多的还是惊讶,我惊讶于自己那时候的勇敢、惊讶于那时候我思维的纤细,那种感觉是现在的我怎么也模仿不出来的。
我记得小学初中那时候,自己喜欢把小说写在本子上,或者打印出来,在班级里传阅。虽然现在想来十分羞耻,但那时候我竟然把自己当成一个 “明星” 来看待,我在那一刻好像就成为了我期待的模样,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作家。也因为当时的大胆,隔壁班有些我不认识的同学也偶尔会提起我那 “响亮” 的名号。
我想摘几句自己那时候写出的文字,虽然很羞耻,但是我觉得这种分享是一种让各位信服所谓 “文字的力量” 的一种很好的途径。
骷髅们是被神灵从尸体中用圣火把腐肉烧焦,烧成灰烬后,才拥有的骷髅这一族,当然,这在骷髅们的眼中也是传说,他们大都认为自己只是凭空出现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父母,没有其他骨肉,也不知道是什么造就了他们......
这一小段是我初二或者初三写的文字,世界观是来源于《我的世界》这款游戏。(我现在还是一名 MC 玩家),这部故事本来是想讲述一名名叫 “小仲” 的骷髅和史蒂夫冒险的故事,打斗场面我写的相当华丽,但是因为没有写好完整的提纲,这个故事也就戛然而止了。
我又回顾了一下自己高考那段时间的日记。感觉又找到了那事懵懂又为目标奋斗的自己。
都说高考是孤军奋战的战场,尤其是征战的号角吹响之前的这段时间,你一直在把握着自己的命运,我也希望你能够真真正正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,这段时间,忘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,改善自己注意力,高效完成每一项任务,我觉得这是我这几十天的目标。
时间不会等你,但对于会利用时间的人来说,它几乎是静止的......
这本日记的最后夹着我高考前跑遍了我所住的小城,辛辛苦苦寻找到了唯一的四叶草🍀,尽管现在它已经有些枯黄,但是作为幸运符,它陪伴了我考前的一百多天,想到这里,我的眼眶也不禁有些湿润。
文字的力量正在与此,有时候不是文字本身有多么绚烂,多么华丽才称之为文学。文学往往是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产生的结晶。这种 “互动感” 与 “沉浸感” 才是我认为的文学的真正力量。
在考研二战这段期间,我也一直在寻找一种文字记录的方式,它既不会占用我很多时间,又方便记录,还能通过文字的描写,让我回想起那个时刻,内心的呢喃。我想了比较久,最终打算用古诗来记录我的这一年。但是时间比较紧迫的原因,再加上每天自己的活动又以学习为主,留给我认真思考的时间并不多,我很难去特别仔细的去扣韵脚,去推敲用词。但是后来我又想到,哪怕是诗词鼎盛的唐宋,诗人们也未必一直纠结于字词是否绚丽,技巧是否得当,更多的他们是想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我特意将自己写的诗,记录在了互联网的某处,以便我以后查看,现在我觉得整理到这里是最好的。一来我可以重新斟酌自己的诗句,二来也能帮我回味那时候我的想法。
写到这里我觉得读者们也可能对我的碎碎念有点疲倦了,这个人的话怎么能这么多?还这么不要脸的分享这些我看不懂的文字,我又没办法和你共情你让我看有什么用呢?所以在看这些文字之前,如果您看累了,我建议可以起来喝口水☕,或者吃个水果,或者眺望一下远处歇息一下。因为我真的很想向你们传达文字的魅力所在,所以如果您愿意继续听我说下去,那么请集中精神吧!
第一首诗,是写于我与以为推友的第一次见面,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很随和开朗,而且又通情达理的人,又对音乐有着浓烈的兴趣。那天我们在杭州的钱塘江边,一边沐浴着江风,一边拍着钱塘江的美景。那时候我想到了曾经也有一首描写钱塘江的诗句,只不过那是描写春天的。晚夏的钱塘江是什么样的呢?
《偶忆钱塘江边》
重云白衣叠峦峰,碧波翻涌映霞红。
绵雨凭栏水天景,秋潮不见但秋风。
至于这首诗,我就不咬文嚼字来解释某个字是什么意思了,因为我觉得诗句更强调的是整体意向,就好像 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 的王维那样。
第二首诗写于一个傍晚,那时候我刚吃完晚饭,在去自习室的路上,看到了夏天最纯粹的霞光。但是因为我被 “考研” 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,却没能亲自去追逐这样的美景,于是我就写了下面的诗句。
《绝句(试做)》
明霞天衣裁,鸟骈晕墨开。
眺目智所往,郁郁重山外。
在中秋的那段时间,我也写了很多首诗,一来是中秋自古以来出好诗,二来景色确实难遇。
《中秋未至》
明月照山野,星稀嵌穹苍。
紫绸织天北,青云遮暮光。
青叶滴白露,石苔疑凝霜。
圆缺亘古有,十五天南往。
上面这首写于正月十四的那个晚上,基本上是写景,主要是我对中秋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。下面有三首短诗,写于我在十五晚上跟我的室友们一起去西湖赏月散步写下的诗句,也基本是写景,或者是表达自己的喜悦。
《十五月夜纪行》
其一
明珠出山间,云帘遮朱容。
慢慢车行路,灼灼影叠重。其二
桂花沾琼浆,夜静闻鸣虫。
秋高正风爽,湖畔伴友朋。其三
石门玉盘悬,粼波杨柳垂。
荷塘晚莲立,少女采月归。
时间过得很快,中秋一过,夏天也就真的要说再见了,去年寒露时,教室的窗外飘着阵阵秋雨,这样略带 “枯萎” 主题的画面,让我一边写下此情此景,一边也在用我自己的画笔,去描绘这个画面中还缺少的那部分。
《寒露天记》
秋雨落山涧,染得几叶黄。
晚蛾翩舞尽,早蚕忙吐桑。
蟋蟀鸣寒露,归雁略浅江。
晴雨转息瞬,苍狗难久长。
但是秋也有秋的美,不只是破败,有时候只有秋天,有些事物才能显现它们的美好。一个秋日的早晨,我正在背书,但那天的天气真的好的出奇,天高云淡风清,还伴有桂花的香气,于是我就写下了下面的诗。
《秋日绝句》
池浅林疏叶半红,天高云薄鹭点空。
闻香遍寻香来处,廊前桂花伴清风。
时间很快来到了冬天,也是考研前的最后两个月,那时我的压力很大,当然动力也很强,我希望自己能够熬过最后的考验,当时我偶然间读到了毛泽东曾经在十七岁出湘时候写的诗,他那时的意气风发也给了我不少动力。恰巧那天杭州迎来了第一场雪,我写到:
《冬日绝句》
北风卷地三日冬,白梅仙散着发融。
偶读十七出湘记,丈夫立身志不穷。
最后的最后,春天,我又回到了自习室,得知初试成绩过线的我,内心即欣喜又紧张,因为我上一次也是在复试被淘汰。我下定决心,这次要完成自己的蜕变,看到冬日的景色早就被春意驱散,鲜艳的花朵一朵接一朵的盛开,用 Undertale 里面有点中二的话来说,我现在感到充满了决心。
《春色》
雀啾燕归唤芽绿,五尺晚梅映春红。
暖风拂去门前雪,一花开尽一花新。
最后的结果是喜人的,我尽力了,也上岸了。就好像内心的呐喊得到了回应,我紧绷的神经,可以放松一段时间了,哪怕只有一会。
洋洋洒洒,我也不知道写了有多少字,感觉篇幅又超出了我的预料。但看着一路走来我自己的文字,就好像我有回到了从前的自己,回到了那时候或天真烂漫,或不懈奋斗,或失落,或开心的自己,哪怕只有文字这一桥梁,我也能感受到时间带来的印迹与沉重,只要愿意,我随时随刻都可以经历这样一场时间维度的旅行。
✏️The End